看了两期《心理访谈》:《断裂的亲情》和《年过半百的相亲男》,通过与主持人、嘉宾、心理专家不断沟通,挖掘他们长期郁积的心结,化解内心的怨恨和冲突,使自己内心成长,学会了对家人和自己的宽恕。
《断裂的亲情》讲一位母亲与前夫离婚后,又扬言与一双儿女断绝母子(女)关系。
在对她过往的叙述中大致知道她曾经的生活:刚结婚,前夫就对她疑神疑鬼,出现了殴打。后来为了生计,前夫长年在外打工,她一个人在家照顾一双年幼的儿女。也许是对丈夫的失望,抑或自己真的寂寞,交了男朋友。为了维护自己的感情,常常成天在外,让两个年幼的儿女独自忍受着孤苦和恐惧。
13年5月,与前夫离婚,14年10月20日,是其母亲(孩子的姥姥)60岁生日,她与女儿发生了争执,愤然说出了断绝与两个子女的关系苦,通过分析,认为她之所以说出要与两个子女断绝关系,投影出是她想与其前夫断绝任何关系,所以迁怒于两个儿女。
格桑通过浅催眠使她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让她不要带着愤怒和抱怨生活,过好自己。出了心灵密室,她的心情已经释放然了许多,主动与女儿和解,虽然她女儿还没直面自己的妈妈,开口叫她“妈妈”,但最后母女(子)三人相拥而涕的场面预示着他们的和解之路开始了。
《年过半百的相亲男》讲叙了一位近年来活跃在相亲节目中的相亲男胡亦工。
此男已51岁了,如今却仍孓然一身,通过交流,层层梳理,知道了他鲜为人知的人生经历:19岁大学毕业,大学期间学习的是工科,是母亲给他做主选择的,而他自己却不喜欢。后来工作上的不如意,竟撒在母亲身上,不断地抱怨、咒诅母亲,而此时的母亲已因内风湿瘫痪在床,同时是一个乳腺癌患者,在他的咒骂声中走完了人生的最后四年。后来他如愿考上北京师范大学的现代文学史研究生,毕业后从事过老师、商人、文化产业职员等一系列工作,但直到新近尚未成家,到了人生的第六个十年时突然觉得要有个伴,成个家,但在自己刻苛的择偶条件下,一直没有选择到人生伴侣。
心理专家发现他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与他没有摆脱母亲对他人生的影响,一直生活在对母亲的抱怨中,认为自己如今失败的人生与父母当年的决定有关。后来通过与母亲的告别和忏悔,终于醒悟。也许通过这次心灵洗礼,真的会放下自我,找到属于自己的爱情。
这两期《心理访谈》的当事人在遇到人生挫折时把原因全归纳为外部原因(外归因),而没有从自身找原因(内归因),带着愤怒生活,从而迷失了自我,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了痛苦。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用外归因这种方式回避自己失败的人生,在自我麻痹中度日,从而使自己的人生越发颓废,无法回归到正常的生活轨道。
这时就须要有外力的影响改变他们错误的认知,这正是心理疏导所应发挥的作用。现在盐城通过心理咨询从业资格的人不少,但真正从业者却寥寥,许多心理咨询从业者在实务中很迷茫——我们的服务对象在哪里?我们的出路在哪里?其实这些人就是我们的服务对象,这些人就是我们的责任所在、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