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和今早看了两期《金牌调解》和一期《心理访谈》,涉及到亲子关系即父
(母)子间交流不畅,收获甚多。
《心理访谈》里,讲的是一个男孩,父亲出外打工,生病的母亲在家陪读。14岁受
到当地社会人员的欺凌,希望转学,未果。他父亲把母子俩接到自己身边,母亲边休养
边照顾他们父子的生活。男孩在父亲的工地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
四年过去了,男孩十八岁了,今夏回乡征兵,未合格,很失落。回到父母身边,他
们又忽略他彼时彼刻的心情,更加剧了他的孤独。希望通过一些非常手段,做些轰轰烈
烈的事,引起人们的关注,让父母感觉他已长大,也让自己有存在感。
开始选择了自残,用玻璃划伤自己的臂膀,躺在人来人往火车站,也许是伤得不够
惨,没人理他。后来再次用刀划破臂膀,正犹豫着躺到哪儿时,看到了一位73岁老人(73
岁)在行乞。临时起意,在光天化日之下追逐殴打老人,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
在咨询现场,觉得为了挽救这位一时糊涂的少年,嘉宾程立耕和安妮玫瑰一改往日
的犀利,语调很柔和、话语很温心.心理专家王尔东则通过心理剧的方式来让他内心变
得强大起来,敢于正视自己的过去,同时昂首面向未来,效果很好。
一期《金牌调解》讲的是一位二十几岁的青年,一岁时亲生父母离异,接着妈妈重
组家庭,继父对他的教育方式就是“打”,从小一直生活在恐惧中,而他的母亲认为这
种教育方式很正常。
青春期很叛逆,十四岁时因一次抢劫,入狱八年,后来母亲告诉他,他本可不坐牢,
只是因为他们对他难已管理才没有争取。从那以后,他就生活在对母亲的仇恨中,一直
延续到现在.现场调解员进行了一些劝导,而心理咨询师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段诗让他领悟自己的过去、展望自己的未来,用心理告别技术让他勇敢地与过去告别。
在爱的渴望中母子和解了.
另一期《金牌调解》也是讲的一位18岁的男孩,在五年级,父亲把母亲、姐姐和他
赶出了家门——父母离异了。从此长期寄养在外婆家,而外婆与两个舅舅生活在一起,
他得很小心地生活着。他母亲又不充许他与生父交往,所以在情感上处于分裂和抛弃的
状态。母亲为了维与现任男友的关系,近两年来让他独自一人到外婆家过年,他更失落.
经常离家出走,早恋,乱交朋友。
调解员和观察团的嘉宾一直鼓励他,同时指出他出现了现在的这种状态与他长期没
有家的归宿感有关,在调解员的周旋下,母亲的男友决定与他母亲尽快结婚,他也表示
即将回到学校安心学习,改掉不良习惯。最后即将成为一家人彼此紧紧地相拥在一起,
场面很温馨。
看得出来,这三个男孩都是缺爱的,其实第一个男孩长期生活在亲生母亲身边,但
由于爱的表达方式的欠妥,儿子一直没有感觉那份爱。而第二个青年,长期处于一种错
误的教育模式中,(继)父母不反省。直到现在,在强悍的体魄下,内心却很无助和不
安。第三个男孩即将进入青春期,父母离异了,判给了弱势的母亲。在生活也要仰人鼻
翼的母亲,为了自己的生活,不得一次又一次地牺牲了儿子的,忽视儿子的感受。
看得出来,这是三个有问题的家庭,造就了这三个有问题的儿子,他们长期生活在
缺少爱和缺少爱的表达的环境里,让他们既渴望爱,同时自己也失去了给予他人爱的能
力和方法。
爱是一门艺术,我们要用尽一生去学习,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