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访谈》20151218期《想变性的男人》、1225期《穿裙子的男孩儿》观感
一
在苏北,重男轻女根深蒂固,小方的父母就是。小方母亲真是蛮拚的,小方出生时她已35岁,属超生,上面有两个姐姐,一个大小方10岁,一个大7岁。小方现年27,他出生时是计划生育政策执行最严苛的时期,为此小方母亲丢了工作。
在父亲看来,家中男孩的出生给自己带来不少自豪——自己这脉香火终于有继了!不过他没意识到自己的暴烈脾气会给小方的成长带来多大负面影响和伤害。只是看着小方一天天长大,自己越来越不满意——小方喜欢女生打扮、头上别夹子,身上穿裙子。
小方7岁那年,一次吃饭,父亲嚼到一粒沙子,一股无名之火突然窜出来,骂骂咧咧扇了母亲一记耳光。看到母亲挨打,小方本能上前拽住父亲产,哀求:“妈妈眼睛不好,不是故意的。”看他居然护着母亲,父亲气更不打一处来,一脚揣向小方。喝斥母亲把小方打扮成什么样子,像个“二里子”!(不男不女)
其实像这样的打骂在小方家几乎天天上演,无理取闹的父亲曾拎着斧头追砍母亲,为了三个年幼的孩子,母亲忍气吞声,常年生活在恐惧中。
母亲没工作,父亲暴虐,三个孩子,小方的记忆里家中一直过着极度贫困的生活,米买质量最次的,没什么像样的吃食。自己由于喜欢女孩装束,从小没交到一个朋友,初中毕业后四处打工。
成人后的小方仍是一身女孩打扮——长发披肩,裙角飘飘,两个姐姐看了着急,已与小方和母亲断绝七年来往。父亲去世后,母“女”俩从老家连云港来扬州打工。打工期间,小方恋爱了,对方是位小伙,恋爱一个多月,他俩单独相处时,小伙才发现他是男儿身,很生气,中断了这段感情。小方很伤心,决定不但自己打扮女性化,还要通过变性手术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女人!
身无分文的他无法支付昂贵的变性手术费,他想到了媒体,多次毛遂自荐却石沉大海;来到扬州某整形医院,在他的坚持不懈下,医院经多方确认才决定给他免费做变性手术。为保险起见,开始只做一些面部微整容。然后做其他手术,当做完隆胸,小方母亲崩溃了,跪请主治医生不要再继续。为让他们母子俩打开心结,院方救助了《心理访谈》。
二
《心理访谈》节目咨询现场,心理专家张久祥静静地坐着,阿果、安妮玫瑰和程立耕轮番与小方交流、求证,小方非常抗拒。为打开小方心扉,张久祥邀请他画自画像,在绘画过程中不断与他交流,探究他内心深处的隐密。通过绘画过程中的表现,张久祥对小方有了初步判断:很孤独,缺少情感交流,可能与他的过往经历有关,尤其是幼年经历有关。
为激发小方呈现真实的自我,程立耕和安妮玫瑰不断面质小方,小方很激动,曾一度使咨询无法进行。在张久祥的耐心解释下,小方才平复下来,继续咨询。
张久祥认为,小方有一个暴虐的父亲和一个懦弱的母亲,从小整个家庭生活在父亲淫威下。而家庭是一个人人格形成的塑造工厂,动荡不安家庭无法让他塑造出正常的人格:既不愿像父亲那样暴虐,也不愿像母亲那样懦弱,只好在心灵深处自塑出一个完美女孩伴随自己成长。而一次次家暴恐惧场面让才形成人格稚形不断碎片化,尤其在五六岁出现了性别认同错乱,导致小方人格成长出现停滞和偏差。进入社会发现自己的男性特征让自己无法实现做女孩的愿望,变性成为他最现实的梦想。
心理咨询的目的是让小方重新认识自己并勇敢地面对自己,学会生活,并不是帮他决定到底做男人或变性成女人。为让小方敢于面对和挑战内心那个可怕的暴虐父亲形象,张久祥在小方完全放松的状况下,陪小方一起回忆父亲揣自己的场面,引导他逃离,在小方自己和张久祥的引导下,那个7岁、5岁、3岁……更小的小方,慢慢退回到婴儿状态,最后再次进入母腹。张久祥问小方想不想出来,小方想出来的愿望特别强烈,张久祥却告诉他父亲正握着一把斧头站在外面,一旦小方从母腹中出来,立即把他和母亲砍死。小方仍说自己愿意,这时张久祥告诉他必须穿上武士的盔甲拿着武器才能冲出去。小方表现得很不情愿,张久祥立即调整为让他像花木兰一样,化妆出行,仍要穿上武士的盔甲,几度犹豫后,小方愿意披上盔甲冲出母腹,重新为人。
咨询结束了,一个放松自信大方的小方端坐着,大家看了很欣慰。
三
前段时间听《中国之声》周日谈话节目《乔布斯传》,才知道乔布斯的妻子劳伦娜.鲍威尔生父是名优秀的飞行员,劳伦娜很小的时候,生父在一次飞机失事中殉职。母亲改嫁给一个酒鬼,酒鬼继父经常虐待她们。家暴中长大的劳伦娜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大学,进入投行,年纪轻轻从事分析师工作。在谈到自己家庭时,她常说:继父是继父,他是醉鬼是他的事,与我无关。很好厘清自己与继父的关系,没有在情感上与继父形成连结,避免卷入其中。使家庭环境对她的成长的影响控制到最小限度。长大成人后,劳伦斯成为一个人格正常、经济独立的女性,直至邂逅了乔布斯。
《心理访谈》中很多案例的当事人的心灵创伤和心理问题大都与当事人自己早年成长有关,成长过程中的不正常父母关系和家庭内部人际关系造成当事人不正确的认知和人格特点,影响着当事人未来的生活和身心健康。
在我与为数不多的当事人接触中,发现许多心理问题也与父母关系和家庭环境有关,尤其是青少年,离异、抛弃、过度保护、过度要求和控制,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和幼年的成长环境,但我们可以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不断校正和修复这些不良环境给自己造成的影响和伤害,让自己能体味到世界的美好和生活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