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北京某快餐厅里,单身妈妈姜丹丽带着仅9个月的女儿住在此地已近两个月,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也引起了《心理访谈》的关注,《心理访谈》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探密姜丹丽的心灵密码,帮助她走出心灵困境。
姜丹丽出生在湖北大冶的一个贫苦之家,4岁父亲自杀,母亲把她们姊妹四人分送给了四户人家。养母已有一个比她大五岁的智障儿子,到高二,她辍学了,开始在社会上游荡,直到在夜总会工作时遇到了她女儿的生父小沈,两人一夜生情,竟怀孕了。怀孕后,小沈却不认她,极力劝说她放弃肚里的孩子,她却固执地生下了女儿。
女儿出生后,养母因她未婚生子感到羞愧,坚决与她断绝母女关系。在生母处也得不到尊严,以破坏生母的家庭为由与她保持距离。孩子生父拒不接受自己的女儿和她的过去。她处于孤助无援的状态,虽然当地政府对她的遭遇表示理解和同情并及时伸出救助之手,但她却不接受他们的帮助。最后流落到北京,赖住在一家快餐厅里达两个月之久。
在咨询现场,她与在场主持人、嘉宾和心理专家格桑的交流是困难的,一直没有打开心扉,对他们的帮助表示了怀疑,不过在与格桑拿的交流中,格桑还是看出造成她现在糟糕生活状况的一些人性中深层次的东西。
长期亲情的缺失,过早地走上恶劣的社会,使她一直处于不安全状态,产生了不恰当的应对方式,相信自己,拒绝别人。没有爱的引导,使她心智没有成熟,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在真实年龄的大我和心理年龄的小我之间没有达到平衡,没有完成自我成长。
海灵格在“家庭系统排列”的心理疗法中有一种观点,先辈的谋杀对后世家庭成员成长会产生巨大负性影响,自杀也是一种谋杀,是自己杀死了自己。姜丹丽4岁时父亲的自杀,剥夺了她的父爱,母亲对她的遗弃,好像母亲扼杀了姜丹丽自己,剥夺了她该有的母爱,养母与她断绝关系让她失去成为女儿的权利,男友要她放弃女儿让她失去做母亲的权利,而女儿生父的不负责任使她失去做妻子的机会。这一切的一切的抛弃行为,使她的社会支持系统完全崩坍,不相信任何人,不接受任何人,内心伤痕累累,充溢着仇恨、愤怒和伤悲,直至麻木。
正是长期被抛弃,使她潜意识里不愿意做一个抛弃自己孩子的人,坚持把女儿生下来。她勇敢地把女儿生下来了,健康有效的抚养也是她的义务,在律师善意的提醒下,她似乎明白了什么。
恨的反面是爱,正是长期的索爱的失败让她对别人任何善意的举动都表示拒绝和怀疑,无望地流浪着。
也许已有了十年在外漂泊的经历,她有着异于寻常的生存能力,不断地救助和自救。节目录制后的两周,节目组欣喜地得知她已在北京安顿下来,靠卖一些小饰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