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周
2003年的4月1日,香港著名影星张国荣从香港文华酒店顶楼一跃而下,结束了他年仅46岁的生命。虽时过14年,但是关于他决然离世的方式,以及罹患抑郁症的原因一直为粉丝和观众所疑惑:为什么他拥有如此地位和成就还会得这么严重的心理疾病,为什么原本恐高的他,会选择跳楼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其实任何心理疾病的起因,归根结底,都无外乎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生理(个性特征)因素三个因素。回顾张国荣辉煌但短暂的一生,也能从这三点中找到比较清晰的脉络。
心理因素:童年里的创伤性经历
有人说:幸与不幸,都始于童年,而大多数心理疾病的起因也和童年息息相关。张国荣自出道以来,就多次袒露过自己童年的不快乐。用一句话来概括他的童年,即:出生富贵之家,却极度缺乏关注和爱。张国荣的父亲曾是名震香港的洋服大王,常为本地及国外明星定制服装,但是他将精力和时间都花在了应酬和生意方面,却鲜少会照顾到家里,张国荣回忆说:“我记得他同我们相处最长的一段时间是36小时,因为他喝醉了。”
可想而知,父亲的这个角色,在这个家庭里,是模糊的,也是陌生的。如果母亲能挑起呵护和陪伴孩子的责任来,或许张国荣的童年就不会那样孤单和匮乏。
但是,由于母亲共生了10个孩子(其中有几个夭折了),张国荣又是最小的一个,加上母亲和父亲的关系不好,所以根本无暇顾及他,而他就被早早送到外婆身边。
没想到,在外婆家的快乐也是非常短暂的,六岁那年,他在家中长凳上亲睹外婆的猝然离世,而这一幕,成了他童年里最深刻的记忆。我们都知道,童年的影响贯穿人生始终,而张国荣自小被家庭忽略,又过早目睹至亲的离世,这不仅让他自小形成了敏感细腻的性格,也让他更加渴望成功,渴望得到爱。
社会因素之一:娱乐圈无尽的纷扰,曾让他想彻底退出
张国荣走红以后,香港流行过这样一句话:连张国荣都苦熬了7年。可想而知,张国荣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他坦言自己小时候因为不被关注,因此性格非常内向不善表达。
张国荣13岁离开香港去国外读书,原本遵照父亲的意愿打算子承父业,读纺织专业。21岁时,父亲病重,张国荣回港。而后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参加了某电视台组织的“亚洲歌唱比赛”,凭借《American Pie》取得第二名,从此开启了他的演艺生涯。
可是,他并不是一颗一出现就闪光的星星。这个圈子最初给予张国荣的不是喝彩,而是考验。他上台,收到的嘘声远比掌声多;他送给观众的帽子,被人扔回舞台;他的唱片曾以一元一张的价格抛售,甚至被人拿去做锅垫子……可想而知,他当初经历过的辛酸苦辣,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直至1984年,一首热辣的《Monica》横空出世,这首歌不仅成为了香港流行乐坛里程碑式的作品,也让张国荣的歌唱事业势如破竹,他的唱片张张爆红,他的人生也从此进入了巅峰时刻。
到了八十年代末,谭咏麟和张国荣在香港歌坛呈现两足鼎立的态势,两位巨星虽互为尊重,惺惺相惜。但各自的粉丝却缺乏理性,互相攻击。谭咏麟宣布退出各项颁奖典礼,留下张国荣默默忍受着谭咏麟粉丝的谩骂和侮辱,直到89年,张国荣站上红磡舞台,含泪告别歌坛。
告别歌坛后张国荣的本意是要彻底走出娱乐圈,但因为前有合约在身,于是在经纪人的劝说下,他接拍了后来被堪为经典之作的《阿飞正传》,他本无心插柳,却意外收获了巨大的荣耀。本片让他拿到了人生第一尊影帝的奖杯,也成了他踏足电影圈最好的开始。
而后,由他主演的《霸王别姬》再次传来捷报,他以精湛的演技为自己捧回了第二尊影帝的奖杯。
在《霸王别姬》过后,陈凯歌为了再创佳绩,为张国荣量身定做了电影《风月》,却遭遇市场冷遇,对此陈凯歌无奈地说:电影是一位非常薄情的情人,也许你用最大的力量去爱护他,她却未必一定会钟情于你。
张国荣深以为然,这既是电影人的无奈,也是他人生的无奈。后来,他一直用心演戏,也创造了很多票房和口碑的神话,但是,他也掉入了一个只入围不得奖的魔咒里。他数次入围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但又无一例外与奖杯擦肩而过。
直到他最后一部遗作《异度空间》,都仍没能打破这个魔咒,这不能不说是他人生后期最大的遗憾。
社会因素之二:“我的爱情,未被祝福”
大部分人一提到张国荣,就会迅速将他与一个词联系起来,那就是同性恋。其实,对他比较熟悉的人都知道,他在年轻的时候,曾经喜欢过一个女明星,叫做毛舜筠。
有一段录像是他和毛舜筠的采访,当时他们很轻松在一起聊天,但其中一句话让人印象非常深刻,那是张国荣所说:如果你当初肯接受我,我的人生可能会和现在大不同。
这句话是随口一说,但是我们都知道无心之话,也是一个人内心的映射。这句话足以证明张国荣并非先天的同性恋。而后他选择同性做伴侣,一定是有着一些特殊的原因作为驱使。
关于唐先生,我了解到一个细节,他既不是圈内人,也不是在张国荣红极一时的时候认识的,而是和张国荣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或许在张国荣孤单的童年里,唐先生是那个给过他真实陪伴和快乐的人,因此为了留住童年里那一丝光亮,他才会做出超越性别界限的选择。
我们都知道,找一个爱自己的人不难,难就难在找一个真正理解自己的人。对于张国荣来说,唐先生无疑就是真正理解自己的那个人。而唐先生那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无不验证了两人彼时感情的笃定和默契。
但是同性恋现象在中国一直是一件不被社会接受的事情,尤其是在当年,虽然香港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但在某些方面却并没有显示出太多的开放,而是沿袭着传统和保守的思想,所以在张国荣公开了自己同性恋身份之后,他所受到的非议和不公平待遇一度让他深感困扰。这或许也是其中一个让他走向抑郁的原因。
生理因素:性格方面力求完美,凡事追求极致
从个性方面分析,张国荣是个力求完美的人,这样的人很容易获得卓越的成就,但是也很难去面对自己的失败。和他演过戏的人都说,张国荣只要演戏,就投入得像个疯子。这一点在拍摄《霸王别姬》时,就展现得淋漓尽致。导演陈凯歌盛赞他“不是人,而是仙”,而张丰毅则评论他入戏太深,结束拍摄之后,举手投足全是程蝶衣的影子。
用影片里那句“不疯魔、不成活”来形容他,自不为过。而在后来被问及,演这部戏时最困难的部分在哪里时,他回答:是当程蝶衣要被师弟替代的时候,最难演。这句话也折射出他内心里另一个部分,就是当他发现自己将被人替代时,他也和程蝶衣一样,很难释怀和接受,这是他内心的一个伏笔,与他日后屡次获得提名却被奖杯拒之门外的那份失落相互辉映。
张国荣演了很多经典的角色,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还是早前那部和最后一部,早前那部是为他带来无限荣耀的《霸王别姬》,而最后一部是他带病出演的遗作《异度空间》,两部都堪称经典,两部也都有他自己的影子在内。《霸王别姬》里,他朝着师兄喊的那句“说的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撕心裂肺,成了这整部戏最大的高潮,也让无数影迷为之动容和心碎。
《异度空间》里,他憔悴的神情,深锁的眉心,以及那句“我这一生,从来没有一天快乐过”俨然就是主角罗医生的附体,他们在外人面前都很开朗得体,独自一人时,却要面对孤独和痛苦的侵蚀,而毫无缚鸡之力。
这一点在《异度空间》导演尔冬升那里得到验证,他回忆在拍摄过程中,张国荣不仅表现十分敬业和积极,还安慰他们不要担心他,这也让大家放松了对他疾病的警惕和关注。
而对于这部戏最后的部分,尔冬升印象非常深刻。他说:张国荣其实是恐高的,那天站在顶楼拍摄跳楼场景的时候,虽然脚下绑有绳子,我也在后面抱着他,但他的脚还是在一直发抖。可是,令人费解的是,这样恐高的他居然在一年之后,选择用同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我们的反应正如尔冬升所说:莫不是他已经和角色融为一体,而他内心的魔咒,却不像罗医生那样,通过和已故前女友灵魂的对话而得到了最后的解除,因此只有纵身一跃,来换取一切痛苦的结束。
对疾病的抗拒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期:“我一生没做坏事,为何会这样?”
十几年前,无论是内地还是香港,大众对于心理疾病的认识还很浅,心理治疗这个行业也不是很成熟。因此人们大多更加关注躯体疾病,而对于心理疾病的理解,则很容易和精神疾病混淆。
张国荣亦如此,在去世前一年准备筹拍自己的第一部导演作品时,遇到了重重阻碍,接踵而来的是他严重的失眠和心境低落。
他一度以为这是很小的问题,通过调理和休息就可以恢复。但是后来愈加严重的失眠,焦虑,甚至撕裂般的肢体疼痛如洪水猛兽般侵袭着他,让他不得不去求证自己到底是怎么了。
医生确诊他得了抑郁症之后,他是很不能接受的。直到他最后的遗言里还写着这样一句:我一生没做坏事,为何会这样?
或许就是因为他对疾病的抗拒,以及对人生的怀疑,导致他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如果他能改变认知,接纳自己也是普通人,既有失败的权利,也有得病的可能,那么他即使得了抑郁症,也不会终了于抑郁症。如果他能像他在《异度空间》里对章欣所说的“你遇到不喜欢的事情,就试着去放下,如果不能放下,就试着去接受。”那样,他就不会和疾病苦苦博弈,而得不到解脱。而如今,所有的如果都只能转换为我们无尽的惋惜。
以上的所有,既是一个心理学爱好者对于张国荣罹患抑郁症所做的原因分析,更是基于一个粉丝对于张国荣先生的深切的怀念。
我们不仅要祝福他在另一个世界里过得健康快乐,也要感谢他给我们带来了关于生命的启迪。在心理学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幸运的,因为大众对心理疾病的理解日趋理性,而抑郁症也早已不是无法攻克的难题。
在此呼吁所有人都珍爱生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正确看待疾病的发生,如感到心理不适,要立即寻求帮助,轻者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去疏解压力,释放负性能量,严重者一定要去正规的机构接受心理治疗。祝愿我们都能用积极的心态、健康的身体去拥抱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