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刚跑步时,我体重大,跑起步来很笨拙。第一次跑步,是在一所学校操场内,跑了小半圈,发现有位阿姨站在跑道的弯道内侧,经过她身边,她柔声提醒我:“小伙子,才跑的啊,跑慢点,少跑点,瞎跑会死人的。”出于礼貌,我应和着“阿姨,我晓得,谢谢。”每跑一圈,她都会提醒我。
此后每天早上,她几乎与我同时出现在操场上,重复着同样的嘱咐。听多了,心里发毛,不自在,渐渐懒得回应。我的不理会,令阿姨很失落,相遇时不再说什么,只是默默盯着我。
两个多月后的一个早晨,阿姨没来,从此再没来。
半年后才晓得,我们相遇时,这位阿姨的儿子刚过世,39岁。她儿子又矮又胖,与我年龄(当年我40岁)、身型相仿,曾在这条跑道上跑过步,每次都是阿姨陪着。她儿子特有毅力,跑步后减肥效果明显,没多久,人瘦了一大圈。没想到后来儿子单位体检,查出严重肾病,半年后不治。
儿子走后,阿姨常独自一人来到操场,静静地站许久。同样矮胖的我的出现,可能是勾起了她的回忆:仿佛看到曾在跑道上吃力奔跑着的儿子。或许是担心我跑过量,重蹈她儿子的不幸,所以不停地叮嘱我。可惜当时的我没太在意她的善意,她很失望。
在阿姨的认知中,正是因为她的督促,儿子过度跑步致病,进而失去生命。在自责中,形成了跑步减肥伤害身体的观念,才会劝阻当年同样肥胖的我少跑点。
好在开始时我并不了解此事的来龙去脉,当我获知时,已度过了跑步初期的种种不适,成功减脂十几公斤,步履不再沉重。如果当初早知晓个中缘由,也许真的担心跑步会伤害到自己身体,动摇我跑步的决心,甚至放弃跑步。
一个人经历了某些事件后,基于其经验,形成某种认知。而这些认知将成为其评判人或事的看法,影响自己和身边的人,正如这位失去儿子的阿姨固执地认为肥胖不能跑步一样。
二
错误认知会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普通人如此,杰出运动员也是这样。有的运动员天生就有一颗大心脏,为大场面而生,如曾经的篮球之神乔丹,1997年NBA总决赛第6场的最后一投;如即将告别巴萨的伊涅斯塔,在南非世界杯决赛中的惊艳一脚。有的人却有一颗易碎的玻璃心,在大场面中迷失了自我,如上世纪六十年代最伟大的中长跑运动员罗·克拉克。
克拉克是澳大利亚人,1963—68年18次打破世界中长跑纪录。在此期间,两度参加奥运会,表现平平,未取得优异成绩。
克拉克少年时期就展现其出众的中长跑天赋,19岁作为澳大利亚的未来之星,成为墨尔本夏季奥运会的开幕式火炬手:当他举着火炬跑进体育馆,感到自己的手臂发酸,双腿发沉,渐渐地,周围的一切都模糊了——他感到自己的意志和体力正在消耗、衰竭。
正是这次奥运会火炬手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运动生涯,每当他站在奥运会赛道上,会产生一种无以名状的自我失控感,难以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成为奥运田径史上最有名的“伟大的失败者”。
克拉克每逢奥运会比赛就会过度焦虑、紧张,表现失常,这就是著名的“克拉克魔咒”(克拉克现象)。中国也有类似运动员,如跳高名将朱建华,1984年正处于其运动生涯巅峰,却折戟洛山矶,没能完成自己的奥运冠军梦。
三
近几年,国内马拉松赛事遍地开花,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大众选手,他们中许多人跑出令人惊叹的成绩。也有一部分跑者平时训练水平很高,却迷失在赛道上。
Q君就是这样一位跑友,按平时的训练水平,全程320甚至315一点都不成问题。但近3场全程(去年9月的北马、11月的上马和今年3月的锡马)却一次次跌倒在330外。
这3次失利,与他的跑步理念有关:不相信自己能独自一人跑进330.必须有人陪。北马起跑时认识了一位315级别的大众选手,可人家没考虑专心陪他:前半程配速505.后半程起配速430.半程后Q君继续跟了10公里,体力不支,败下阵来。上马是和跑团里的F君跑的,F君全马成绩一直稳定在335上下,上马准备冲击直通(329),没想到当天他状态火热,前半程不断变速超人,Q君一路苦追,不到30公里再度崩溃,而F君却跑出了惊人的312.PB了近20分钟。今年锡马Q君虽有跑友贴身陪跑,但在赛前已现怂相,坚持到40公里精疲力竭,最后2公里是走着完成的。
为什么Q君每次都需要别人陪呢,这与他的跑步经历有关:2015年10月,Q君第一次参加半程比赛,当天气温较高,选手们一直曝晒在大太阳下,他跑到11公里处,心慌口干,身体疲乏,正考虑退赛。这时遇到一位跑友,陪他跑完余下赛程。自此,每逢赛事,只要有人陪着,他都会安全轻松地完赛。
随着跑步水平的提高,现在10公里、半程他已能独立完赛,但全程这道坎却一直没迈过去,尤其看到跑团里有几位跑友在他人的陪跑下,顺利跨进330.很着急,感觉陪跑的重要性,更坚定了要想冲进330必须有人陪的信念。
四
Q君平日跑步就有跟随跑的习惯,尤其是长距离,开始还能按自己计划配速跑,跑着跑着,一旦有跑友从他身边跑过,他就会不自主地跟着跑。
锡马归来后,Q 君情绪低落到极点,“我不行”成了他的口头禅。
我们经常交流,了解他状况后,我提醒他,我们跑团大多数跑友PB时都是自己跑的,有人陪的毕竟是少数。目前共十几人冲进330.只有3人是他人带进的,其余都是自己跑进的,正像去年上马的老F,喜欢一个人跑,经过夏训,实力大涨,成功PB,所以真正的高手都是自己跑。
同时提示他,现在他10公里、半程都是自己一个人跑的,成绩很好,看来陪跑并不是取得好成绩的必备条件。当然平时如果能养成自己跑的习惯,比赛会适应些。独自跑的好处是,在比赛中以“我”为主,更好地分配体能,控制节奏,突破自我,提高成绩。
锡马过去一个多月了,Q君已从锡马的沮丧中走出来,恢复跑一个月了。现在他在操场常一个人默默刷圈,上周按配速455拉了36公里,配速波动控制在3秒之内,心率居然只有138.看着他坚持自己的节奏,任由其他跑友从身边跑过,我很欣喜。
看清事实真相、相信自己实力的Q君,通过自己有条不絮的科学训练,相信他的跑步实力会更强劲、内心会更强大,在几个月后的秋季赛事中一定能超越自我,如愿以偿地跑出自己想要的成绩。
我坚信,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