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聆而
叔本华曾说,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觉得刺痛;离得太远,又会感觉寒冷。
人活在形形色色的关系之中,关系的亲密和连接会让我们觉得安全,但过于亲密的关系往往没有边界,会给我们造成伤害。就像互相拥抱取暖的刺猬,不但没能取暖,反而扎伤彼此。
好的亲子关系,要学会保持距离
在家庭养育中,爱能给人安全感,但包裹得严丝合缝的爱却会让人窒息。
前段时间,台湾女星狄莺的儿子孙安佐因扬言恐攻在美国被捕的消息被大肆报道,与此同时,她早年在电视台说的“育儿经”也被挖了出来。
比如吃饭,她会严格掌控儿子的饭量,儿子必须按照她的要求进食,一个月要养胖5公斤。如果孩子吃不下饭,她会用7个小时的时间盯着儿子吃饭。
这种控制欲也延伸到了孩子的交友上:媒体曾报道过,狄莺因儿子去朋友家做客吃的是稀饭,就勒令儿子下次不要再去。
至于学习成绩,她要求孩子一定要考到80分以上,不然就会打孩子。作为一个妈妈,狄莺根本无法接受孩子有一点点“失败”。
她还说,在儿子小学毕业之前,不允许他单独出门——连去门口的便利店都不行,18岁之后才可以独自出去旅行、玩手机等。
像狄莺这种没有边界的母爱,简直令人窒息。她从来没有把儿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只是把自己的需求、态度和观念硬塞到了儿子的生活中。
这样的亲子关系,不可能给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如此密不透风的爱,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慢性谋杀:把孩子的生命力扼杀掉,让他只会(只能)完全依靠妈妈。
龙应台在《目送》中说过:“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不必追”三个字道出了边界的真谛。父母再关爱孩子,也要学会分清楚与孩子的边界,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尊重并且接纳孩子有自己的选择,不剥夺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
成熟的爱,是彼此独立的相爱
老友聚会时,看到婚后满脸幸福的辉子,我发现,一段好的关系对人的影响真的非常大。
几年前,辉子和前女友在一起时非常痛苦:每时每刻都要进行电话报备,回家晚了她就哭丧着脸;休息天只能和她待在一起,不能自己单独外出聚会;她的所有大小事情都让辉子做决定,或者帮她做;……
所以,辉子的生活都是围着前女友转,完全没有自己的空间。
刚开始,他觉得男女朋友就要相互包容,要多考虑女朋友一些。但时间一长,辉子觉得他已经完全没有自我了,这种黏连的关系让他感觉窒息。
最终,两人只好分手,尽管过程很纠葛。
与前女友不同,辉子的老婆则是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女生,非常独立和开朗。她从来都不干涉辉子的生活和交友,非常尊重他;她自己也很独立,也需要自己的空间,不会时时要辉子陪同。不过,两人在一起时依然很亲密,有自己的小情趣,也会包容和支持对方。
记得有一次,辉子被前女友骚扰,刚好被她看到,辉子担心得不知道怎么解释。他老婆说:“我确实很担心,也会吃醋、有情绪,可这些都会因为你坚定的态度而被安抚。我相信你能处理好这件事情,而我也会一直陪着你。”
在这段关系中,辉子学到了很多,他知道什么是自己的事情,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工作上他更上进了,对生活更积极了,也更懂得如何去爱了。
伴侣关系应该是成年之后最亲密的一种关系,然而,越亲密的关系越容易在边界上产生问题。
成熟的爱就是,人格独立的两个人给彼此空间,但在情感上又是亲密的、相爱的。在有空间的爱中,双方才能各自成长,彼此相依又各自独立。
你活着,不是为了让别人都满意
朋友是个非常热心的人,这让她能很快融入群体,但也常常给她带来困扰。
刚参加工作的她一如既往的 热心,打印文件,整理资料,代加个班什么的都很正常。时间一长,她发现手上莫名其妙地多了很多不属于自己的工作。
我劝她拒绝别人不当的要求,她总说“哪有那么多讲究,再说拒绝影响同事关系,显得我不友好”。
久而久之,这些事占据了她很大一部分工作时间,让她身心俱疲。但在她如此“付出”的情况下,公司的晋升名额还是给了一个比她晚加入的同事。
那个同事比较内向,不常说话,但做事认真,一个项目会给出三种方案。晋升之后,他也常常受到周遭的赞赏和帮助,大家并没有因为他内向而有距离感,反而觉得他做人做事都很靠谱。
或许,朋友是一个很好的人,但是她并没有因为这种“好”,而让自己在事业和人际关系上有所收获和成长。
朋友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同,会不自觉地去讨好,因此忽略了自己的边界。当她没有边界的时候,大家发现可以从中获利,自然就会习惯性地请她代劳而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了。
你活着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让别人都满意。适当地退后一步,与别人保留距离,彼此有边界,才能更真实地看到自己和他人。
边界不清的几种类型
很多时候,我们会通过“控制”来缓解自己的焦虑;借助“依赖”来确认彼此的存在和爱;凭借“讨好”他人而证明自己的价值。然而,这些都会让我们模糊人与人之间的边界。
日常生活中,边界模糊的情况甚至多到让我们习以为常,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边界不清的类型:
(1)控制型边界不清
控制,就是把别人当成自己的一部分,不关注别人的内心感受,甚至不把他看作独立的个体。
比如,狄莺对儿子的控制,让孩子丧失了自我判断,最终导致儿子发表恐攻言论而被捕。
没有人喜欢被控制。被控制久了,孩子的自我就会被抹灭,到孩子独立意识开始发展的阶段,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亲子关系会变得非常僵硬,孩子不愿与家长沟通;更有甚者会像狄莺儿子那样,走向歧途而不自知。
(2)依赖型边界不清
从某种意义上讲,依赖就是软控制:用依赖控制对方,使对方心甘情愿地扮演拯救者。
拯救是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而依赖则是把自己的事推给别人。
就像辉子的前女友,她非常依赖,很多事情都需要辉子帮助,没办法自己独立做事和生活。这样的关系其实是非常纠缠和耗竭的。
(3)讨好型边界不清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在意别人的看法,而讨好则是太在意别人的看法,甚至为此揣摩别人的心思,想法迎合别人,做一些能够让对方开心的事。
讨好、迎合别人,其实是对自己的背叛。
前面提到的朋友,为了让自己在公司中被认同,通过帮忙做事去讨好同事。但这样做并没有任何意义,不仅牺牲了自我需求,还容易让别人侵入自己的边界。
(4)拯救型边界不清
有些人总是过分热心,甚至会以拯救者自居,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有拯救者心态的人,往往把别人的生活当成自己的一部分,常常跨过别人的边界充当救世主。然而,这样的拯救不仅可能会让对方丧失自我负责的能力,也会耗尽“拯救者”的自我。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边界不清,所以我们需要时刻警醒自己。如果在一段关系中,你感到不舒服,那么不妨好好审视一下,这段关系是否有边界不清的问题存在。
如何成为一个有边界的人
所谓边界,就是将自己与他人分开,在彼此的关系中划出一条界限。
对于别人侵入边界的行为,不将就;对于自己的边界,有原则。
你可以对我有评价,但我还是坚持我对于自己的看法;我不企图去控制别人对我的看法,而我自己也不会被他人的看法所影响。
这就是有边界的人。
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成为一个有边界的人?
首先,觉察自己的边界。
每个人对自我边界的定义是不一样的,只有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边界在哪儿,才能意识到别人的哪些行为是在侵犯自己的边界。
其次,温和而又坚定地明确自己的边界。
这个阶段是最为困难的,可能会带来冲突,但冲突的反面是转机。只有勇敢去表达了,别人才会知道你的需求,才有可能改善你们的关系模式。
很多人都能意识到,某些边界不清的事情让自己非常不舒服,但就是不知道怎么说?
请用坚定而温和的态度去表达:坚定,是让对方明白你的观点和立场;温和,是不带敌意的表达,不让对方误会你在否定或攻击他。
这个过程需要练习很多次。但是,请你不要放弃:边界,是要靠自己去守护和捍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