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航
最近亚特兰大佐治亚理工的女留学生遇害的事情得到很多人关注,上周还有一家美国媒体联系采访了我,因此我也特别在网上搜索了一些相关的信息。
看了一些美国本土的英文报道,原来这位中国女留学生是被她的前男友杀害,这个前男友比她小4岁,是个美国白人,而这位女生已毕业在工作了。
其实对于这个新闻,结合我亲自接触的一些留学生,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讨论一下,就是中国留学生的情感问题,包括社交、友情、爱情和婚姻等。
不知道家长们有没感觉到,现在留学的孩子,尤其近几年出国的,在情感问题处理上,以及待人接物上,或者对爱情的追求上,好像都表现的非常不成熟。我所接触最多的,是来读本科或者研究生的学生,甚至我接触过的一些非常优秀的学生,已经研究生毕业了,还是第一次谈恋爱。
相对地在美国的孩子,他们的社会经验和情感经验都更丰富。在美国如果说你在读大学甚至读研究生还没谈恋爱,那就说明你的社交有问题,说明高中舞会没有人邀请你,是社会交往比较缺失的一种状况。
我的观察是,有些中国学生可能被家长要求太多了,考试太多,或者学业压力太大,所以对情感这些问题,好像都没有很坚定的想法和很成熟的处理方式。情感是生活的一部分,有些人可能交朋友都不太会,那么对找男女朋友就更惧怕了。
比较极端的有一类家长对于还在读书的孩子要求是,千万别谈恋爱,一定要读好书。然后读完本科和研究生,家长又突然特别着急,开始催促孩子说怎么还不找呀,什么时候找呀,什么时候结婚呀?
所以我还认识有几个学生甚至因为这个不敢回国。因为TA在过去的留学生活中,已经非常自理和独立,习惯了一个人处理事情和一个人生活,好像在情感上,也不太需要另一个人的介入。
可能这是存在于这一代独生子女,一个特别的问题,就是父母和家庭对孩子关注的太多,太过于保护,认为孩子做一件事情只能做对不能做错,做错要承担的风险太大,所以不敢轻易尝试,因为不试就不会犯错。由此也就可能导致这些孩子们对于跟同龄人包括跟异性如何相处的问题,并没放到优先级。
尤其是对于即将出国留学的孩子们,因为来美国留学,不单单是面临学业,也要有社交,要有这样的社交和处理情感问题的能力,不能跟异性绝缘。如果一路与异性绝缘,然后到了25、6岁突然从天而降了一个白马王子,这是很难发生的事情。而且一旦出了校门步入社会,想要立刻找到一个非常理想的男女朋友就更难,因为社会环境更复杂。
比如佐治亚理工这位28岁女生,能从这么优秀的学校毕业,说明她在学习方面的能力是很不错的,但是却找了这样一个男友,高中毕业后参军,性格极其不稳定,脾气暴躁,还是极端的种族歧视者,显然所处的社会阶层和教育都不如这个女生。但是她为什么会选择跟这样的男生交往呢?有一种可能就是她不太会处理情感关系也不太会选择交往的异性对象。
最近此类情感事件已经不是一次出现,前段时间英国女留学被男友杀害,还有更早前日本留学的江歌被室友男友杀害等,犯罪学的相关实证研究显示,女性被亲密伴侣杀害的几率数倍于陌生人,而此类凶杀的首要风险预测因素是来自亲密伴侣的暴力。所以对于留学生,尤其是女生来说,除了学会保护自己以外,能正确判断一个交往对象的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我认为作为家长,对于独生子女的教育,除了学术方面的投入,也要有情感方面的规划。
接下来一个问题,是关于情商即情感控制能力,如何培养。在国内的时候怎么培养?来了美国又怎么培养?这些是真正需要家长思考的,不然辛辛苦苦的把孩子带大,即使他们如很多家长所愿成了学霸,可是一旦有情感的问题,那么孩子就会不幸福。不幸福,是人生中最大的问题。
我的孩子在美国长大,他们所处的环境是完全不同的。我的大女儿刚上高中,美国的高中尽力创造给学生们的是一种全面发展和综合发展的环境,有学业,有社交,女孩子之间有sleep over(到朋友家过夜),异性之间有舞会。
在美国青少年的交往方式中,有在校园内交往,有在对方家里的交往和网络交往,还有将近一半的青少年通过运动、社团活动等来进行交往。
所以说美国青少年们的交往方式很多,环境也非常丰富,在这些过程中,会不断地增加他们跟人交往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和学术能力一样重要。
反观国内的青少年们面对的是高考的环境,压力很大,有些高考标语甚至直接写着“考上一本线,才有美女娶”。高强度的课业,视高考为唯一的金标准,这样的教育体制几乎打造出了一种绝对“反交往”的环境。
对于很多来美国读美高的学生,其实压力也一样很大,因为家长们依然在殷切的期望和关注着,希望他们从美高升入常青藤再从常青藤进入百强企业,一步一步完成阶级跃迁。我经常说“中国妈妈是最勤奋的导师”,把教育和留学都快研究透了,对于不是绝对正确的事情,直接就是放弃,比如谈恋爱,既然不是绝对好,那就绝对不做。
在我看来,美国留学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期间会遇到各种情况,有时候父母并不是最适合的导师,也不是最专业的导师,甚至父母的担心和过度保护,对孩子可能是更不利的,美式教育鼓励的是,要有勇气,能尝试风险,很多事情经历过了,才能像是种过疫苗一样,产生抗体。
学会与人交往,学会认识和准确的判断一个人,也需要技巧和能力。